首页 > 大纲 > 正文

云南大学2015考研-816《人类学基础》考试大纲
2015-09-18 21:59:03   来源:   评论:0 点击:

云南大学2015年考研-816《人类学基础》考试大纲

《人类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全日制攻读人类学专业学位入学考试人类学基础的考试内容包括人类学学科的内涵及特点,主要分支学科,学科主要理论流派,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婚姻、家庭、亲属制度,人格与文化,语言与交流,生计与经济生活,族性与社会分层,政治组织与社会控制,宗教仪式),以及人类学的应用与当代变迁等内容。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人类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测试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运用人类学相关理论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分值

本科目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名词解释题,约5题,每题8分,总计40分;

简答题,约3题,每题20分,总计60分;

论述题,约2题,每题25分,总计50分。

 

五、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人类学基础考试范围和内容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脉络的掌握情况,第二部分侧重考察考生对人类学学科主要研究领域及分支学科、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研究视角的掌握情况。

 

第一部分:人类学的理论脉络

(一)古典进化论学派

古典进化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概念,古典进化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古典进化论的主要观点:人类思维同一性(人类心理一致说),实证主义,单线进化论,万物有灵论(泛生论),比较法与残存法,氏族、胞族、部落;古典进化论学派对母权制、内婚制、外婚制、父权制、图腾制度的研究。古典进化理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包括爱德华·伯内特·泰勒、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詹姆斯·乔治·弗雷泽。古典进化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二)传播论学派

文化传播论的主要理论和概念,包括文化的产生与传播、文化传播中的“借用”、文化圈、区域研究等内容;传播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弗里德里希·拉策尔、莱奥·弗罗贝纽斯、弗里茨·格雷布内尔、威廉·施密特、威廉·里弗斯、埃里奥特·史密斯和威廉·詹姆斯·佩里);传播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三)历史特殊论学派

历史特殊论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对古典进化论和传播论的批判、构建人类文化和文明史、历史的方法等;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弗朗兹·博厄斯、阿尔弗雷德·路易斯·克鲁伯、罗伯特·哈里·罗维、爱德华·萨丕尔);历史特殊论学派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四)法国社会学学派

法国社会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具体地整体观、机械的组合与有机的组合、集体意识、社会事实、互渗律等;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包括:戴维·埃米尔·杜尔干、马歇尔·莫斯的交换理论、吕西安·列维·布吕尔原始思维理论、罗伯特·赫尔兹象征人类学研究、阿诺德·范·盖内普 “通过礼仪”等;法国社会学学派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五)英国功能主义学派

英国功能主义学派主要理论和概念,包括:功能主义对文化的定义及文化功能理论,功能主义学派对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的研究,结构——功能主义概念、理论以及方法论,历时性研究与共时性研究,田野调查等;代表人物及其理论和研究方法(阿尔弗雷德·拉德克利夫布朗、布罗尼斯劳·马凌诺夫斯基、埃文思-普里查得、麦克斯·格拉克曼、罗伯特·雷德菲尔德);英国功能主义学派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

 

(六)文化与人格学派

文化与人格学派主要理论:无意识理论、“基本人格”概念、文化的差异与基本人格的差异、育儿方式与文化、文化模式与文化决定论;文化与人格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阿伯兰·卡迪纳、路丝· 富尔顿·本尼迪克特、玛格丽特·米德、拉尔夫·林顿、克莱德·克拉克洪及、许烺光、乔治·彼得·默多克);文化与人格学派的历史贡献及其批判。

 

(七)新进化论学派

新进化论学派主要理论:普遍进化论与多线进化论,社会文化整合,文化生态学、一般进化、特殊进化四、文化唯物主义,主位方法与客位方法;新进化论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莱斯利·阿尔文·怀特、朱利安·海内斯·斯图尔德、艾尔门· 罗杰斯· 塞维斯与马歇尔. 萨林斯、马尔文·哈里斯);新进化论学派的历史贡献及其局限性。

 

(八)结构主义人类学

结构主义的思想来源、基本内涵和特征,具体地包括列维·斯特劳斯及其理论来源,结构的概念和结构主义方法,结构主义与结构功能学派,结构人类学的贡献与意义;结构主义人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神话的结构与图腾以及荷兰结构主义研究(德·荣格的二元性研究、尼达姆的结构与感情、范·巴尔的女性与互惠性);结构主义的学术贡献与局限性。

 

(九)象征人类学

  弗洛伊德与梦的解释,符号学与象征,结构主义与象征,利奇与新结构主义人类学; 象征与社会分类,玛丽·道格拉斯的日常仪式象征研究、维克多·特纳的仪式象征理论;象征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具体地:仪式过程研究、阈限与交融理论,剧场与隐喻,象征与亲属制度、社会组织,象征与仪式、神话,象征与语言、人观。

 

(十)解释人类学

 “解释”的人类学的内涵,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克里福德·吉尔兹及其学术发展,宗教象征体系的符号意义;解释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文化的解释与深描; 解释人类学的影响,包括写文化与文学回归,解释人类学对当代人类学研究的影响。

 

(十一)实践理论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场域、惯习概念,马歇尔·萨林斯对功利主义实践理性的批判,人类学的责任与反思。

 

(十二)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几个主要学派,布洛克的主要观点、戈德利亚的主要观点,结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政治经济学派及其民族志。

 

(十三)后现代理论

后现代理论的社会思想和哲学背景,包括社会背景、哲学背景、人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认知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文化的分类,认知与符号意义、结构、行动,认知人类学的启示;人类学的反思,后现代、后殖民、后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行动主体,解构、实验民族志、理论范式多元化与人类学重构。

 

(十四)社会性别理论

社会性别理论基本概念,女权主义运动及女性主义理论思潮、生物性别(sex)与社会性别(gender)、劳动的社会性别分工;妇女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发展历程。

 

(十五)民族志写作

民族志的特征与类型,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及其发展,作为方法论的民族志,作为学术文本的民族志;民族志撰写的若干问题:民族志风格,民族志写作的危机,民族志写作及其发展变化。

 

第二部分:人类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及视角

(一)人类学的内涵与本质

何为人类学;人类学的研究领域及分支学科,人类学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主题;田野调查方法,参与观察法、访谈法、抽样法、谱系法、个人生活史,民族志,主位与客位的方法,大传统与小传统,大规模社会与小规模社会,田野调查的伦理,田野调查的步骤与过程,田野工作的研究取向;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学的伦理问题;人类学与当代生活。

 

(二)文化的性质与内涵

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特征;文化的调适与变迁;跨文化研究方法,如何在实地进行文化研究。

 

(三)人类的体质基础与人类文化起源

体质人类学与生物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与属性;生命的物质基础、进化、变异与选择的含义和形式;人类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人体差异与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人种和种族的内涵。

 

(四)考古与博物馆学

考古学、考古史和考古的人类学的内涵及主要研究方法;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脉络及特征;博物的概念及其历史变迁、研究内容和方法模式。

 

(五)语言与交流

语言的性质;语言的内涵;语言与言语;语言的变化;结构语言学;语言与思维;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性别;社会方言;语言的起源;交际民族志。

 

(六)人格与文化

自我与行为环境;人格、群体人格与国民性的内涵与特征;濡化与社会化、涵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中断与文化适应。

 

(七)生计模式与经济生活

调适与生态适应;寻食生活方式(狩猎、采集)的内涵、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生产食物的生活方式(游牧、游耕、畜牧、小型园艺种植、集约农业、产业化农业)的内涵、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文化生态学与文化区。何为经济人类学;生产中的劳动方式、技术和调整机制的内涵与特点;互惠、库拉圈、再分配、市场交换的内涵及类型。乡村人类学的内涵、研究领域与范围;精耕农业与乡村人类学之间的关系。

 

(八)婚姻、家庭、亲属制度与社会组织

性别与社会性别;性关系的控制与乱伦禁忌;内婚制与外婚制;婚姻与家庭的关系;婚姻与交换的关系、婚姻的缔结方式;婚姻的形式;离婚与再婚;家庭与家户;家庭的功能;家庭的类型与形式;家庭与家户内部的组织形式;继嗣群体的类型、形式与功能;亲属称谓的内涵及类型;居住原则的类型。社会组织的基本类型,包括年龄分群、性别分群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共同利益社团的内涵。

 

(九)族性与社会分层

族群、民族与族性的涵义;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族群或民族身份的确立;族群特质与族群边界(族界标志)的内涵与特点;族群认同的产生方式;族群理论与族群关系。社会分层的标准;社会分层的类型;社会分层的理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内涵及特点。

 

(十)政治组织与社会控制

权力与权威的内涵;权力与政治资源;政治组织的类型及特点;社会规范与控制机制;内化控制与外化控制;民间习惯法和法律的定义及功能;正式的社会控制与非正式的社会控制;政治制度的作用;政治制度的合法化问题;政治人类学的研究取向。

 

(十一)宗教与仪式

宗教的含义和宗教的总体特征;人类学如何对宗教进行研究;超自然存在和力量的表现形式及内涵;萨满及宗教专业人员的职责与功能;仪式与庆典的内涵、种类及区别;仪式与象征;巫术的内涵及功能;巫术与宗教的关系;信仰维系的适应策略;宗教的功能;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宗教与社会变迁;宗教与文化变迁。

 

(十二)文化展示

口述的内涵、类型与特征,人类学与口述之间的关系;如何研究口述;文化撰写的三种模式;文化撰写的建设性认识;民族志电影的实践特点;影视人类学的定义;民族志电影的拍摄原则;艺术的文化转换内容;艺术的形式与内容;人类学如何研究艺术;艺术的意义。

 

(十三)文化变迁

文化变迁的机制;强制性变迁的表现形式及内涵;对强制性变迁的反应;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内涵及特点;都市化的进程及类别;都市化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内容;文化多元主义和种族中心主义;结构性暴力问题的内涵及本质特征。

 

(十四)人类学的应用

人类学的应用历程;人类学的应用范围;人类学应用的职业与研究渠道;应用人类学的角色与工作模式;应用人类学的价值取向。国内外都市化问题研究的主要范畴;城乡的推拉理论;城市的起源及城市中的社会关系;城市的本质;中国乡村都市化与城乡关系研究;中国都市过程及其研究;中国城市的阶层与族群问题;世界上几种农民进城的方式;都市人类学的研究方法。

相关热词搜索:人类学

上一篇:云南大学2015考研-811-综合专业理论考试大纲
下一篇:云南大学2016考研-803-《管理学》考试大纲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